齐磊笑道:“你不懂,老夫子的枣木拐杖,就是尚方宝剑,上打昏君下打谗臣。我留着这把尚方宝剑,以后大有用处!”
    “在老夫子手里,是尚方宝剑;在你手里,也就是个烧火棍!”振华瞪了齐磊一眼,准备回家。
    齐磊却扯住振华,指着大姚庄村头的学校,说道:“振华别走。我跟你说,老夫子不在了,我们的东湾小学,交给你了,你可要把学校给我看好了!老夫子说得对,再穷的地方,都要有学校,有读书的声音。你是村书记,这是你的任务。”
    振华看着学校,叹气道:
    “形势比人强啊。没修路的时候,我以为修好了大路,东湾村就会大变样。没想到这条路修好了,学校的学生又跑了一半!有路了,大家都骑车送孩子去中心校上学。这个学校还能保留多久,我不知道。”
    自从振东大道修好以后,东湾村非但没有更加热闹,却更加萧条了!
    这两年,收割机迅速发展,大大解放了劳动力,提高效率缩短工时,乡亲们越来越闲。
    于是,就有越来越多的乡亲们,将务农放在第二位,打工挣钱,放在了第一位。
    现在除了农忙时间和春节期间,村子里已经很少看见青壮年了。
    据振华了解,已经有个别乡亲,在外打工挣了钱,在城里买了房子定居。
    可以预见,今后的乡村,还会进一步萧条。
    齐磊却不管这么多,挥手道:“你就像老夫子一样,把学校看好了就行。需要钱,跟我说一声,我鼎力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!”
    “行了行了,以后再说!”振华懒得跟齐磊闲扯,也累了,挥手回家。
    日子还是和以前一样过,一天又一天。
    秋季,蒹葭和齐帅这一批孩子,上了初中,就在原来的河东乡中学。
    振华的女儿盼盼,也上了五年级。
    秋季收割过后,那天下午,振华在抽空犁地,准备秋种工作。
    作为村书记,振华很忙,能抽空干农活的时间,其实很少。
    乡亲们看见振华犁地,都纷纷开玩笑:“书记,今天亲自犁地啊?”
    “书记也要吃饭啊。”振华只得讪笑。
    东湾村这两年有了收割机,但是还没有旋耕机。犁田耙地,还是用手扶拖拉机。
    一块地犁到一半,振华坐在田埂上休息一下,刚刚点上一根烟,却听见响大爷的大嗓门在村前吆喝:“振华,振华,盼盼的老师来找你!”